|
一.什么叫痱子? 痱子也称热痱或汗疹,是高温潮湿的环境下,因出汗过多而引起的小水泡或丘疱疹。痱子被抓破后极易感染细菌,形成脓胞和小疖子,甚至并发急性肾炎或引起败血症而死亡。 二.为什么会形成痱子? 在炎夏或湿热环境里,汗液大量分泌,蒸发不畅,导致汗管堵塞,破裂,淤积汗液外渗,使周围组织因刺激而产生炎症,发生疱疹和丘疹,形成痱子。 三.哪些人群易生痱子? 一般来说,痱子最容易长在儿童身上,但有些皮肤娇嫩,肥胖多汗,体质虚弱的成年人,或长期卧床的病人也会生长痱子。 四.痱子分几种类型? 1. 红痱 也称红色粟粒疹,最为常见,是因汗液在表皮内稍深处溢出形成。皮肤损害为多数针帽大小的丘疹或丘疱疹,周围轻度红晕,常成批发生于躯干部,尤其是皱折处,如腋窝、肘窝、颈、胸、背、腹围妇女乳房下、婴幼儿头面部及臀部等处。自觉轻度烧灼感及刺痒感,退热加重。 2.白痱 也称晶形粟粒疹,是因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溢出形成。皮肤损害为多数针尖至针头大的浅表性小水疱,壁极薄,疱液清,周围无红晕。自觉症状轻微,容易破裂,多于1~2日内吸收,有轻度脱屑。多见于长期卧床、过度衰弱、伴有高热及大量出汗的患者,始发于颈及躯干部。 3.脓痱 也称脓疤性粟粒疹。痱子顶端有针头大浅表性小脓疱。主要发生于皮肤皱褶部,如四肢屈侧和阴部,小儿头颈部也常见。脓疱细菌培养常为非致病性球菌,但溃破后可继发感染。 4.深在性痱子 汗管堵塞部位较深,汗液淤滞后造成汗管破裂,汗液外渗至周围组织,皮肤损害为多数炎症丘疹,出汗刺激后增大。 五.哪些民间秘方,可以预防痱子? 1.吃西瓜。西瓜清热解暑,凉血止渴,可预防痱子发生。 2.吃苦瓜。苦瓜清热解暑,增进食欲,可预防痱子发生。 3.喝三豆汤。绿豆、赤豆、黑豆煮熬成汤,清热解毒、健脾利湿,可预防痱子发生。 4.洗薄荷浴。用鲜薄荷150克,煎水洗浴,预防痱子,老少皆宜。 5.洗艾叶浴。用艾叶片煮半小时,熬水洗浴,预防痱子,润肤美容。 6.洗桃叶浴。桃叶阴干后取50克盛于袋中,泡于热水,用于洗浴。或将桃叶汁掺入洗澡水或直接擦抹患处,能消散痱子,解毒消炎,去痛止痒。 六.如何避免小孩生痱子? 1.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排汗通畅。给孩子洗澡要使用温水,从而水分蒸发快,有凉爽感。洗完澡后要立即揩干,再撒上痱子粉。 2.衣服要清洁、柔软、宽松,最好用能吸水的棉织品。 3.对于几个月的小宝宝,不要长时间把孩子抱在怀里,因为这样更易使孩子受热而长痱子。 4.适当控制孩子户外活动时间和活动量,居室内注意保持通风凉爽。 5.注意饮食均衡。给孩子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,应多吃水果以及适当喝清凉饮料,如多吃青菜和西瓜,多喝绿豆汤。饮食中还应适量。 6.补充盐分,适当喂服藿香茶、绿豆汤、金银花露等防暑降温饮料。 7.加强皮肤护理,保持皮肤清洁。不要给孩子多搽粉类爽身用品,以免与汗液混合,堵塞汗腺出口,导致出汗不畅,引起痱子。 8.要勤剪孩子的指甲,使他们保持双手干净,以免因痱子瘙痒抓挠皮肤引起细菌感染。 七.生了痱子怎么办? 1.一般治疗:保持室内通风凉爽,勤洗澡;保持皮肤清洁、干燥;小儿要勤洗澡,及时擦干汗及更换衣服;发热、卧床病人,勤翻身,经常洗擦皮肤。可进食清凉解暑药膳,如绿豆糖水、绿豆粥、清凉糖水等。避免搔抓,勿用肥皂洗擦。 2.可内服清热、利湿、解暑的中药或制剂。 3.可外用解毒、消炎、止痒制剂,或“季德胜蛇蜕软膏”。 4.继发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。 |